35 田单的火牛阵
乐毅出兵半年,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。最后只剩了莒城(今山东莒县,莒音jǔ)和即墨(今山东平度县东南)两个地方。莒城的齐国大夫立齐王儿子为新王,就是齐襄王。乐毅派兵进攻即墨,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,在战斗中受伤死了。
即墨城里没有守将,差点儿乱了起来。这时候,即墨城里有一个齐王远房亲戚,叫做田单,是带过兵的。大家就公推他做将军,带领大家守城。
田单跟兵士们同甘共苦,还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属都编在队伍里,抵抗燕兵。即墨人都很钦佩他,守城的士气旺盛起来了。
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三年,没有攻下来。燕国有人妒忌乐毅,在燕昭王面前说:乐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,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?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,而是想收服齐国人的心,等齐国人归顺了他,他自己当齐王。
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。他说:“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,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,也是完全应该的。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!”
燕昭王还真的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,封乐毅为齐王。
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,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。
这样一来,乐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。
又过了两年,燕昭王死了。太子即位,就是燕惠王。田单一听到这个消息,认为是个好机会,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,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。为了讨先王(指燕昭王)的好,才没接受称号。如今新王即位,乐毅就要留在齐国做王了。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来,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。
燕惠王本来跟乐毅有疙瘩,听了这个谣言,就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。乐毅本来是赵国人,就回到赵国去了。
骑劫当了大将,接管了乐毅的军队。燕军的将士都不服气,可大伙儿敢怒而不敢言。
骑劫下令围攻即墨,围了好几层。可是城里的田单,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。
隔了不多天,燕国兵将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谈论。有的说:“以前乐将军太好了,抓了俘虏还好好对待,城里人当然用不到怕。要是燕国人把俘虏的鼻子都削去,齐国人还敢打仗吗?”
有的说:“我的祖宗的坟都在城外,要是燕国军队真的创起坟来,可怎么办呢?”
这些议论传到骑劫耳朵里。骑劫就真的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,又叫兵士把齐国城外的坟都刨了。
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,全都气愤极了。他们还在城头上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,恨得咬牙切齿,纷纷向田单请求,要跟燕国人拼个死活。
田单还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,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,说:“城里的粮食已经完了,不出几天就要投降。
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,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。”
骑劫高兴地接受了财物,满口答应。
这样一来,燕军净等着即墨人投降,认为用不到再打仗了。
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,把它们打扮起来。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,上面画着大红大绿、希奇古怪的花样。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,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。
一天午夜,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,把牛队赶到城外,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。牛尾巴一烧着,一千多头牛被烧得牛性子发作起来,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。齐军的五千名“敢死队”拿着大刀长矛,紧跟着牛队,冲杀上去。
城里,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,拿着铜壶、铜盆,狠命地敲打起来。
一时间,一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、铜器声,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。大伙儿睡眼蒙胧,只见火光炫耀,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,已经冲过来了。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,哪儿还想抵抗呢?
别说那一千多头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,那五千名敢死队砍死了多少人,就是燕国军队自己乱窜狂奔,被踩死的也不计其数。
燕将骑劫坐着战车,想杀出一条活路,哪儿冲得出去,结果被齐兵围住,丢了性命。
齐军乘胜反攻。整个齐国都轰动起来了,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,都纷纷起兵,杀了燕国的守将,迎接田单。田单的军队打到哪儿,哪儿的百姓群起响应。不到几个月工夫就收复了被燕国和秦、赵、韩、魏四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。
田军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,齐国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。
Thursday, September 23, 2010
34 燕昭王求贤
34 燕昭王求贤
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,齐湣王又和楚、魏两国灭了宋国,更加骄横起来。他一心想兼并列国,自己来当天子。这一来,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;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,受到齐国的欺负,更想找机会报仇。
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。后来传到燕王哙(音kuài)手里,听信了坏人的主意,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,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。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,燕国发生大乱。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,打进燕国,燕国差点被灭掉。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,奋起反抗,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。
太子平即位,就是燕昭王。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,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,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。有人提醒他,老臣郭隗(音wěi)挺有见识,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。
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,对郭隗说:“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,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。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,还不能报这个仇。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,我宁愿伺候他。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?”
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,沉思了一下说:“要推荐现成的人才,我也说不上,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。”接着,他就说了个故事:
古时候,有个国君,最爱千里马。他派人到处寻找,找了三年都没找到。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,就跟国君说,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,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。那个国君挺高兴,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。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,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。侍臣想,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,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,把马骨买了回来。
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,国君大发雷霆,说:“我要你买的是活马,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?”侍臣不慌不忙地说:“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,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?”
国君将信将疑,也不再责备侍臣。这个消息一传开,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。不出一年,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。
郭隗说完这个故事,说:“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,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。”
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,回去以后,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,还拜郭隗做老师。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,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。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。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,请他整顿国政,训练兵马,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。
这时候,燕昭王看到齐湣王骄横自大,不得人心,就对乐毅说:“现在齐王无道,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,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,你看怎么样?”
乐毅说:“齐国地广人多,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,恐怕不行。大王要攻打齐国,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。”
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,另派人跟韩、魏两国取得联络,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。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,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。
公元前284年,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,统率五国兵马,浩浩荡荡杀奔齐国。
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,也着了慌,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,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。由于乐毅善于指挥,五国人马士气旺盛,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,齐湣王逃回临淄去了。
赵、韩、秦、魏的将士打了胜仗,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,不想再打下去了。只有乐毅不肯罢休,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,长驱直入,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。齐湣王不得不出走,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。
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,亲自到济水边劳军,论功行赏,封乐毅为昌国君。
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,齐湣王又和楚、魏两国灭了宋国,更加骄横起来。他一心想兼并列国,自己来当天子。这一来,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;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,受到齐国的欺负,更想找机会报仇。
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。后来传到燕王哙(音kuài)手里,听信了坏人的主意,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,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。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,燕国发生大乱。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,打进燕国,燕国差点被灭掉。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,奋起反抗,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。
太子平即位,就是燕昭王。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,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,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。有人提醒他,老臣郭隗(音wěi)挺有见识,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。
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,对郭隗说:“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,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。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,还不能报这个仇。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,我宁愿伺候他。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?”
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,沉思了一下说:“要推荐现成的人才,我也说不上,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。”接着,他就说了个故事:
古时候,有个国君,最爱千里马。他派人到处寻找,找了三年都没找到。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,就跟国君说,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,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。那个国君挺高兴,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。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,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。侍臣想,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,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,把马骨买了回来。
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,国君大发雷霆,说:“我要你买的是活马,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?”侍臣不慌不忙地说:“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,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?”
国君将信将疑,也不再责备侍臣。这个消息一传开,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。不出一年,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。
郭隗说完这个故事,说:“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,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。”
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,回去以后,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,还拜郭隗做老师。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,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。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。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,请他整顿国政,训练兵马,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。
这时候,燕昭王看到齐湣王骄横自大,不得人心,就对乐毅说:“现在齐王无道,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,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,你看怎么样?”
乐毅说:“齐国地广人多,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,恐怕不行。大王要攻打齐国,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。”
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,另派人跟韩、魏两国取得联络,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。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,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。
公元前284年,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,统率五国兵马,浩浩荡荡杀奔齐国。
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,也着了慌,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,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。由于乐毅善于指挥,五国人马士气旺盛,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,齐湣王逃回临淄去了。
赵、韩、秦、魏的将士打了胜仗,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,不想再打下去了。只有乐毅不肯罢休,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,长驱直入,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。齐湣王不得不出走,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。
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,亲自到济水边劳军,论功行赏,封乐毅为昌国君。
33 孟尝君的门客
33 孟尝君的门客
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,他使用两种手段。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,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。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,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,说是要拜他为丞相。
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,名叫田文。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专门招收人才。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,他都收留下来,供养他们。这种人叫做门客,也叫做食客。据说,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。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,只是混口饭吃。
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,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。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。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。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,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。
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,有人对他说:“田文是齐国的贵族,手下人又多。他当了丞相,一定先替齐国打算,秦国不就危险了吗?”
秦昭襄王说:“那么,还是把他送回去吧。”
他们说:“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,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,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?”
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。
孟尝君十分着急,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,就托人向她求救。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:“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,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。”
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,说:“我就这么一件,已经送给秦王了,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?”
其中有个门客说:“我有办法。”
当天夜里,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,找到了内库,把狐皮袍偷了出来。
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。那个妃子得了皮袍,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。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,发下过关文书,让孟尝君他们回去。
孟尝君得到文书,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。他怕秦王反悔,还改名换姓,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。到了关上,正赶上半夜里。依照秦国的规矩,每天早晨,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。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,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。一声跟着一声,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。
守关的人听到鸡叫,开了城门,验过过关文书,让孟尝君出了关。
秦昭襄王果然后悔,派人赶到函谷关,孟尝君已经走远了。
孟尝君回到齐国,当了齐国的相国。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。他把门客分为几等: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,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,至于下等的门客,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。有个名叫冯驩(一作冯煖)的老头子,穷苦得活不下去,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。孟尝君问管事的:“这个人有什么本领?”
管事的回答说:“他说没有什么本领。”
孟尝君笑着说:“把他留下吧。”
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,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。过了几天,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:“长剑呀,咱们回去吧,吃饭没有鱼呀!”
管事的报告孟尝君,孟尝君说:“给他鱼吃,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!”
又过了五天,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:“长剑呀,咱们回去吧,出门没有车呀!”
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,又跟管事的说:“给他备车,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。”
又过了五天,孟尝君又问管事的,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。管事的回答说:“他又在唱歌了,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。”
孟尝君问了一下,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,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。这一来,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。
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,管吃管住,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。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(今山东滕县东南)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,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。
有一天,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。冯驩临走的时候,向孟尝君告别,问:“回来的时候,要买点什么东西来?”
孟尝君说:“你瞧着办吧,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。”
冯驩到了薛城,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,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。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,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:还不出债的,一概免了。
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,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,把债券烧掉。
冯驩赶回临淄,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。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:“你把债券都烧了,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!”
冯驩不慌不忙地说:“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,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?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,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,所以我把‘情义’买回来了。”
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:“算了吧!”
后来,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。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,很担心,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,说孟尝君收买民心,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。齐湣王听信这些话,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,威胁他的地位,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。孟尝君被革了职,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。
这时候,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,只有冯驩跟着他,替他驾车上薛城。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,只见薛城的百姓,扶老携幼,都来迎接。
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,十分感触。对冯驩说:“你过去给我买的‘情义’,我今天才看到了。”
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,他使用两种手段。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,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。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,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,说是要拜他为丞相。
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,名叫田文。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专门招收人才。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,他都收留下来,供养他们。这种人叫做门客,也叫做食客。据说,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。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,只是混口饭吃。
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,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。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。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。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,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。
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,有人对他说:“田文是齐国的贵族,手下人又多。他当了丞相,一定先替齐国打算,秦国不就危险了吗?”
秦昭襄王说:“那么,还是把他送回去吧。”
他们说:“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,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,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?”
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。
孟尝君十分着急,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,就托人向她求救。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:“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,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。”
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,说:“我就这么一件,已经送给秦王了,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?”
其中有个门客说:“我有办法。”
当天夜里,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,找到了内库,把狐皮袍偷了出来。
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。那个妃子得了皮袍,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。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,发下过关文书,让孟尝君他们回去。
孟尝君得到文书,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。他怕秦王反悔,还改名换姓,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。到了关上,正赶上半夜里。依照秦国的规矩,每天早晨,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。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,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。一声跟着一声,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。
守关的人听到鸡叫,开了城门,验过过关文书,让孟尝君出了关。
秦昭襄王果然后悔,派人赶到函谷关,孟尝君已经走远了。
孟尝君回到齐国,当了齐国的相国。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。他把门客分为几等: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,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,至于下等的门客,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。有个名叫冯驩(一作冯煖)的老头子,穷苦得活不下去,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。孟尝君问管事的:“这个人有什么本领?”
管事的回答说:“他说没有什么本领。”
孟尝君笑着说:“把他留下吧。”
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,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。过了几天,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:“长剑呀,咱们回去吧,吃饭没有鱼呀!”
管事的报告孟尝君,孟尝君说:“给他鱼吃,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!”
又过了五天,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:“长剑呀,咱们回去吧,出门没有车呀!”
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,又跟管事的说:“给他备车,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。”
又过了五天,孟尝君又问管事的,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。管事的回答说:“他又在唱歌了,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。”
孟尝君问了一下,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,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。这一来,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。
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,管吃管住,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。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(今山东滕县东南)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,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。
有一天,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。冯驩临走的时候,向孟尝君告别,问:“回来的时候,要买点什么东西来?”
孟尝君说:“你瞧着办吧,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。”
冯驩到了薛城,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,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。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,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:还不出债的,一概免了。
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,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,把债券烧掉。
冯驩赶回临淄,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。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:“你把债券都烧了,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!”
冯驩不慌不忙地说:“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,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?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,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,所以我把‘情义’买回来了。”
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:“算了吧!”
后来,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。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,很担心,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,说孟尝君收买民心,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。齐湣王听信这些话,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,威胁他的地位,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。孟尝君被革了职,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。
这时候,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,只有冯驩跟着他,替他驾车上薛城。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,只见薛城的百姓,扶老携幼,都来迎接。
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,十分感触。对冯驩说:“你过去给我买的‘情义’,我今天才看到了。”
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
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
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,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。赵国的国君武灵王,眼光远,胆子大,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。
有一天,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:“咱们东边有齐国、中山(古国名),北边有燕国、东胡,西边有秦国、韩国和楼烦(古部落名)。我们要不发奋图强,随时会被人家灭了。要发奋图强,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。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,长袍大褂,干活打仗,都不方便,不如胡人(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)短衣窄袖,脚上穿皮靴,灵活得多。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,把服装改一改,你们看怎么样?”
楼缓听了很赞成,说:“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,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,是不是?”
赵武灵王说:“对啊!咱们打仗全靠步兵,或者用马拉车,但是不会骑马打仗。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,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。”
这个议论一传开去,就有不少大臣反对。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:“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,可是大家反对,怎么办。”
肥义说:“要办大事不能犹豫,犹豫就办不成大事。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,何必怕大家讥笑?”
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,说:“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,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。”
第二天上朝的时候,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。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,都吓了一跳。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,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,不愿这样办。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,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,头脑十分顽固。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,就干脆装病不上朝。
赵武灵王下了决心,非实行改革不可。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,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,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,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、学骑射的好处。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。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。
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,没有话说,只好跟着改了。
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,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。过了没有多少日子,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,都穿起胡服来了。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,后来觉得穿了胡服,实在方便得多。
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。不到一年,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。公元前305年,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,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。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,中山、林胡、楼烦都被收服了,还扩大了好多土地。赵武灵王就打算同秦国比个高低啦。
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在外打仗,把国内的事交给儿子管。公元前299年,他正式传位给儿子,就是赵惠文王。武灵王自己改称主父(意思是国君的父亲)。
赵主父为了要打败秦国,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,决心亲自到秦国去考察一番地形,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。
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,带着几个手下人,上秦国去。
到了咸阳,赵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见秦昭襄王,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。
秦昭襄王接见了那个假“使臣”后,觉得那个“使臣”的态度举止,既大方,又威严,不像个普通人,心里有点犯疑。过了几天,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他,发现那个“使臣”已经不告而别了。客馆里留着一个赵国来的手下人。秦昭襄王把他找来一问,才知道他接见的原来就是有名的赵主父。秦昭襄王大吃一惊,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精兵,连夜追赶。追兵到函谷关,赵主父已经出关三天了。
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,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。赵国的国君武灵王,眼光远,胆子大,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。
有一天,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:“咱们东边有齐国、中山(古国名),北边有燕国、东胡,西边有秦国、韩国和楼烦(古部落名)。我们要不发奋图强,随时会被人家灭了。要发奋图强,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。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,长袍大褂,干活打仗,都不方便,不如胡人(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)短衣窄袖,脚上穿皮靴,灵活得多。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,把服装改一改,你们看怎么样?”
楼缓听了很赞成,说:“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,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,是不是?”
赵武灵王说:“对啊!咱们打仗全靠步兵,或者用马拉车,但是不会骑马打仗。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,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。”
这个议论一传开去,就有不少大臣反对。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:“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,可是大家反对,怎么办。”
肥义说:“要办大事不能犹豫,犹豫就办不成大事。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,何必怕大家讥笑?”
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,说:“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,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。”
第二天上朝的时候,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。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,都吓了一跳。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,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,不愿这样办。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,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,头脑十分顽固。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,就干脆装病不上朝。
赵武灵王下了决心,非实行改革不可。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,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,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,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、学骑射的好处。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。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。
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,没有话说,只好跟着改了。
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,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。过了没有多少日子,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,都穿起胡服来了。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,后来觉得穿了胡服,实在方便得多。
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。不到一年,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。公元前305年,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,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。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,中山、林胡、楼烦都被收服了,还扩大了好多土地。赵武灵王就打算同秦国比个高低啦。
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在外打仗,把国内的事交给儿子管。公元前299年,他正式传位给儿子,就是赵惠文王。武灵王自己改称主父(意思是国君的父亲)。
赵主父为了要打败秦国,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,决心亲自到秦国去考察一番地形,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。
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,带着几个手下人,上秦国去。
到了咸阳,赵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见秦昭襄王,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。
秦昭襄王接见了那个假“使臣”后,觉得那个“使臣”的态度举止,既大方,又威严,不像个普通人,心里有点犯疑。过了几天,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他,发现那个“使臣”已经不告而别了。客馆里留着一个赵国来的手下人。秦昭襄王把他找来一问,才知道他接见的原来就是有名的赵主父。秦昭襄王大吃一惊,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精兵,连夜追赶。追兵到函谷关,赵主父已经出关三天了。
31 张仪拆散联盟
31 张仪拆散联盟
自从孙膑打败魏军,魏国失了势,秦国却越来越强大。秦孝公死后,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,不断扩张势力,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。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?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,主张六国结成联盟,联合抗秦。这种政策叫做“合纵”。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到各国游说,要他们靠拢秦国,去攻击别的国家。这种政策叫做“连横”。其实这些政客并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,不过凭他们能说会道的嘴皮子混饭吃。不管哪国诸侯,不管哪种主张,只要谁能给他做大官就行。
在这些政客中,最出名的要数张仪。张仪是魏国人,在魏国穷困潦倒,跑到楚国去游说,楚王没接见他。楚国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。有一次,令尹家里丢失了一块名贵的璧。令尹家看张仪穷,怀疑璧是被张仪偷去的,把张仪抓起来打个半死。
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,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伤痕,心疼地说:“你要是不读书,不出去谋官做,哪会受这样的委屈!”
张仪张开嘴,问妻子说:“我的舌头还在吗?”
妻子说:“舌头当然还长着。”
张仪说:“只要舌头在,就不愁没有出路。”
后来,张仪到了秦国,凭他的口才,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,当上了秦国的相国。这时候,六国正在组织合纵。公元前318年,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,攻打秦国的函谷关。其实,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,不肯齐心协力。经不起秦军一反击,五国联军就失败了。
在六国之中,齐、楚两国是大国。张仪认为要实行“连横”,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。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,就被派到楚国去了。
张仪到了楚国,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(靳音jìn),求见楚怀王。
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,认真地接待他,并且向张仪请教。
张仪说:“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。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,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,还愿意把商于(今河南淅川县西南)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。这样一来,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,又得了秦国的信任,岂不是两全其美。”
楚怀王是个糊涂虫,经张仪一游说,就挺高兴地说:“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,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?”
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便宜事儿,都向楚怀王庆贺。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。他对怀王说:“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?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?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,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。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,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。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,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。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,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。”
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,拒绝陈轸的忠告,一面跟齐国绝交,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。
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,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,约他一同进攻楚国。
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,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,说:“没有这回事,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。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?我说的是六里,不是六百里,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,不是秦国的土地。”
使者回来一回报,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,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。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,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。楚国一败涂地。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,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,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。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,楚国从此大伤元气。
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,后来又先后到齐国、赵国、燕国,说服各国诸侯“连横”亲秦。这样,六国“合纵”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。
自从孙膑打败魏军,魏国失了势,秦国却越来越强大。秦孝公死后,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,不断扩张势力,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。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?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,主张六国结成联盟,联合抗秦。这种政策叫做“合纵”。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到各国游说,要他们靠拢秦国,去攻击别的国家。这种政策叫做“连横”。其实这些政客并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,不过凭他们能说会道的嘴皮子混饭吃。不管哪国诸侯,不管哪种主张,只要谁能给他做大官就行。
在这些政客中,最出名的要数张仪。张仪是魏国人,在魏国穷困潦倒,跑到楚国去游说,楚王没接见他。楚国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。有一次,令尹家里丢失了一块名贵的璧。令尹家看张仪穷,怀疑璧是被张仪偷去的,把张仪抓起来打个半死。
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,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伤痕,心疼地说:“你要是不读书,不出去谋官做,哪会受这样的委屈!”
张仪张开嘴,问妻子说:“我的舌头还在吗?”
妻子说:“舌头当然还长着。”
张仪说:“只要舌头在,就不愁没有出路。”
后来,张仪到了秦国,凭他的口才,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,当上了秦国的相国。这时候,六国正在组织合纵。公元前318年,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,攻打秦国的函谷关。其实,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,不肯齐心协力。经不起秦军一反击,五国联军就失败了。
在六国之中,齐、楚两国是大国。张仪认为要实行“连横”,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。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,就被派到楚国去了。
张仪到了楚国,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(靳音jìn),求见楚怀王。
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,认真地接待他,并且向张仪请教。
张仪说:“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。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,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,还愿意把商于(今河南淅川县西南)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。这样一来,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,又得了秦国的信任,岂不是两全其美。”
楚怀王是个糊涂虫,经张仪一游说,就挺高兴地说:“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,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?”
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便宜事儿,都向楚怀王庆贺。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。他对怀王说:“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?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?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,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。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,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。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,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。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,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。”
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,拒绝陈轸的忠告,一面跟齐国绝交,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。
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,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,约他一同进攻楚国。
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,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,说:“没有这回事,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。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?我说的是六里,不是六百里,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,不是秦国的土地。”
使者回来一回报,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,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。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,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。楚国一败涂地。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,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,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。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,楚国从此大伤元气。
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,后来又先后到齐国、赵国、燕国,说服各国诸侯“连横”亲秦。这样,六国“合纵”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